您好,欢迎来到 德孝泉! 去首页
查看全部
    0 已选0
    0

    我的积分

    0

    优惠券

    已领取的优惠券

    吃点苦味食物,出点“健康汗”

    出点“健康汗”增强免疫力

      “热天身体在出汗时,可将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和代谢物一同排出,起到润肤护肤、排毒驱寒的作用。”夏苏英表示,出汗还能消耗身体多余能量,有助于促进脂肪的分解,体内的脂肪少了,利于高血压、高血脂等慢性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减少、好转。研究发现,汗液中含有的抗菌肽能有效地抵御病毒、细菌和真菌,出汗可有效增强自身免疫力,提高抗菌抗病毒的能力。

      夏季出汗再正常不过了,但夏苏英指出,此期不宜打赤膊,出汗要出“健康汗”。运动前喝热水、热粥,让毛孔半开,适当运动后让毛孔全部打开,自然出汗。运动后切忌受凉,要耐心等汗消退。同时,巧用生姜帮助人体出汗,生姜性温热,坚持喝点生姜水,比如茶叶加生姜片泡水、生姜红枣水等,促进排汗。对于长期在写字楼上班的人,回家后泡澡或泡脚,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,在40℃左右的水温下泡澡或泡脚,有利于身体排汗、缓解疲劳。要培养身体主动出汗的能力,每天静坐一小时,适当晒晒太阳,微微出汗更健康。

      “夏末秋初暑湿仍盛,适当出汗不可少,但出汗要有度。”夏苏英提醒,适当出汗能够调节体温,利于气血调畅。但经常大汗淋漓,出汗过多,不仅容易耗津伤血,而且还可能会伤及阳气,导致气血两伤、心失所养,出现心慌、气短、失眠、神疲乏力、烦渴等症状。如果出现出汗量、出汗时间或身体感觉明显异常,需及时就医。

      适当“吃苦”能解热祛暑

      15岁的中学生小骏近来脸上冒出很多痘痘,随后还出现口腔溃疡、流鼻血等症状,眼看就要开学了,家长带小骏来看夏苏英教授的门诊。经详细问诊和检查,发现小骏身体“火气”大,并且营养不良,缺乏维生素。

      “夏末秋初气温仍较高、湿度较大,身体积聚火气,可能会出现长痘、口腔溃疡等症状。”夏苏英分析,人体经过长夏时期,身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大量消耗,再加上炎热让人的食欲不振,活动减少,人体的健康状况处于相对较低水平。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,人体阴阳失衡,疾病很容易“不请自来”。


      “但大家在食用苦味食物时,要适可而止。”这是因为苦味食物偏凉性,食用过多容易伤脾胃。脾胃较虚弱的人,应慎吃苦味太重的食物;体质虚寒的人,要减少食用苦味食物。

      此外,秋季可适量吃酸味食物,不要食辣过多。酸性食物有收敛、生津、止渴等作用,有益于肺气收敛。肺部养生对应的季节是秋季,宜收不宜散,立秋后养肺正当时,秋后在饮食上要“少辛多酸”。